15 12
發新話題
打印

耍太極提升自理能力

耍太極提升自理能力

耍太極提升自理能力
【本報訊】「年紀大,機器壞」,不少長者因視力退化或身體關節衰退而站不穩,一旦跌傷或會骨折,需接受手術或長期臥床,甚至致命。理工大學研究發現,長者持續耍太極有助鍛煉平衡力防跌。有參與研究的學者認為,獨居長者透過耍太極訓練平衡力,可提升自理能力。

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花四個月時間,在安老院舍找來四十名七十歲以上長者作對照測試。結果發現,每周耍太極三次,每次九十分鐘的長者,其身體平衡能力較只學習一種健身器材的長者為佳。

負責研究的助理教授曾偉男指出,耍太極能增強個人的體位意識及有助協調四肢活動能力,從而掌握如何防止關節受傷。另外,太極的頭部動作亦可刺激掌控平衡能力的內耳前庭系統。他又指出,外國曾有多項研究證明太極可增強長者的平衡能力,估計正常視力的長者若持續進行十六周太極訓練,可增強平衡能力,視力較差的長者也能達到相若功效。

TOP

回復 1# catt 的帖子

俗語有云"年紀大機器壞", 如果身體是機器, 太極就可說是很好的潤滑劑
小弟早有學習太極的念頭, 希望能強身健體之餘, 亦可了解太極的博大智慧
別人貪婪時我恐慌,別人恐慌時我貪婪

TOP

太極初學者,講求放鬆,其次講圓,有助每個關節都能夠運動,除年紀大的長者外,亦適合年青人,有益身心!

TOP

太極拳基本先練拳架,再練形神合一,達到鬆靜的境界。但練習初期要小心膝蓋的運用,會容易弄傷,如有武術基礎會好些。
練太極拳的好處是使人體筋骨鬆馳,疏通經絡,達到氣血暢通無阻,便能防病。而再上一層次便是平衡心態,提高自己氣質,
便是太和境界了!精、氣、神三寶,人之必需耶。

有為無為無不為
有陰有陽無陰陽

TOP

太極〝張三豐〞一套電視劇不但將太極跟武當山聯在一起,更將太極拳神化,而大部份人認識太極只是道聽途說,一知半解而已,相信坊間大部份太極老師自身都未能完成整套拳法外功,更何况講求太極內功?因此初學者應以一種强身健体的運動,不應以武術期侍之,太部份初學者因難忍膝痛而卻步,但又未知是何原因引致,相信因教學未有真正學問所致;
太極初學者基本功學〝招〞即為套路,名為〝初架〞,以柔以慢以放鬆為主,務求令初學者能將每個關節慢慢拉鬆,而有初學者因關節不能放鬆而走馬步,因而引者膝傷,...........此為太極第一式〝初架〞之大概宗旨,能夠達到要求,繼而第2式〝形架〞第3式〝勁架〞..............+年一小成。

TOP

回復 5# tsuikinman 的帖子

學習先求名師,馬步為武術基礎,樹有根才葉茂盛。馬步不正放鬆和慢也不成,而不理步法去練斷其義稱為太極操,也很容易傷膝,不能以拳看待。又練太極拳講求養生,以體、意為先、拳為後!張三豐祖師以太極拳養生,並非以為爭鬥。但太極拳就是拳,當以武術基本功去鍛練才會准確的,才會悟出太極拳的精髓!每個人練太極拳的人也應朝著這方向。
入門引渡須口授,功夫無息法自修

TOP

ching 可能真的有所誤會,太極由張三豐所創?只是傅說,及武當與太極實屬兩個門派,兩者並無直接關係,這點相信真正太極學者才會知道。
其次太極有別於各門功夫,因太極並不講求馬步扎實,只講平衡,陰陽,虛實

[ 本帖最後由 tsuikinman 於 2012-1-8 20:26 編輯 ]

TOP

难道CB兄与tsui兄是武林中人?

TOP

引用:
原帖由 tsuikinman 於 2012-1-8 20:21 發表
ching 可能真的有所誤會,太極由張三豐所創?只是傅說,及武當與太極實屬兩個門派,兩者並無直接關係,這點相信真正太極學者才會知道。
其次太極有別於各門功夫,因太極並不講求馬步扎實,只講平衡,陰陽,虛實 ...
其實太極拳主分陳、吳、楊、等等,每家也是說自己是創立太極拳!如查看歷史爭論不什,那便失去太和了。
我看 ching 是練陳式的,平衡是說身體和意境,馬步不穩,那有平衡?心浮氣燥,那能定性。
其實太極理念用來看待投資市場非常合用的……

TOP

除ching 所講三家外,或未有聽聞和式 .趙堡, 怱雷架......等等,其實各家各派糸出同門,亦為太極正宗,由大極傳氶表可清楚分家情況,至於將道教所提〝太和〞混為一談,亦因迷信所致,如ching 真的對太極有興趣,建議尋求明師(不是名師)真正拜門,以免被傳言誤導,真真正正從〝根〞開始,先談健康,後談武術較為穩妥,
至於馬步不穩,有所謂虛則實之,實則虛之.........

TOP

 15 12
發新話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