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新話題
打印

立秋生津驅燥邪

立秋生津驅燥邪

立秋生津驅燥邪


  雖然天氣仍然酷熱,但據農曆節氣,今日(8月8日)是立秋,代表秋季已降臨。中醫學上認為秋季以燥氣為主令,亦即燥邪橫行的時分,故飲食上需要有所調節,改以滋潤生津為大原則,並配合良好生活習慣,有望預防燥邪來襲。

夏秋飲食有別

  註冊中醫師彭愉康(上圖)指,立秋表示秋季開始,因此,在調理身體方面,要順應自然作出轉變,「夏天時天氣炎熱潮濕,主要以火及濕氣為主令,因此夏季應進食清熱祛濕的食物為主,消除濕熱邪氣。當秋天來臨後,雨水明顯減少,令濕度下降,氣候變得乾燥,故燥氣便成主令,這時的飲食尤應改為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,以滋潤身體,助降燥氣,並應注意補充足夠水分,減少身體的乾燥感覺。」彭醫師解釋。

影響呼吸系統

  彭醫師續稱,立秋後早晚溫差變得較大,早熱晚涼,容易令人染病,而秋天更是燥邪橫行的季節,尤會影響人體津液和肺部的健康。燥邪主要有兩個特點,一為「燥邪乾澀」,容易阻礙人體的津液循環,另為「燥易傷肺」。由於肺屬於較為柔嫩的臟腑,喜潤惡燥,加上主導呼吸系統,與外在皮膚毛髮呼應,而以鼻為開竅,咽喉作為通道,更與大腸表裏相關,因此,如人體受到燥邪侵襲,便會令喉部、嘴唇、鼻咽乾燥,並出現乾咳、皮膚乾裂、大便不順等症狀。

  彭醫師補充,燥亦可分為「溫燥」及「涼燥」,如溫燥為患,身體會感到發熱、出汗、口乾且渴,以及咽喉乾涸,甚至出現痛楚、流鼻血、乾咳無痰等症狀,而涼燥則會令人身體發冷、頭痛無汗、口乾但不感口渴,以及鼻塞等症狀,而咳嗽時亦會帶少許痰。

適宜多酸少辛

  既然秋天燥氣當道,要減低受燥邪侵襲的機會,飲食上便應以滋陰潤肺為主,例如可以生地煮粥食用。其他適合秋天進食的食物,還有芝麻、糯米、白米、蜂蜜、枇杷、雪梨、蓮子、桂圓肉、黑芝麻、紅棗、核桃、山藥及扁豆等,同樣可收滋潤生津之效。
踏入秋季,部分嗜辣人士或已蠢蠢欲動,想一嘗麻辣火鍋等辛辣食物大飽口福,但彭醫師指,秋天宜多吃酸味食物,辛辣食物則不宜。秋天為「肺金當令」的季節,而肝屬木,如肺金太旺,便會剋肝木,因酸味有助收斂肺氣,故秋天應適當進食酸味的蔬果,例如菠蘿、梨子及番茄等,以助養肺。至於辛味因會「發散瀉肺」,加上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應盡量少吃辛味食品,例如蒜、薑及辣椒等。

生活注意要項
‧ 運動時段早上為佳:適量運動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一環,秋高氣爽更是進行運動的大好良機,不過,做運動的時間以早晨時分為佳,因早起運動可免受午後熱邪干擾。
‧ 早睡早起順陽氣:除了確保有充足睡眠,立秋後亦應保持早睡早起的習慣。早睡有助順應陽氣的收斂,而早起則可舒展將收斂的肺氣。
‧ 適當衣防生病:立秋雖為秋天的開始,但暑熱未盡,天氣炎熱的情況仍然會繼續出現,因此應注意衣,可帶備外套以備不時之需。

滋潤湯水推介
沙參海底椰雪梨湯(四人分量)
材料: 沙參六錢、海底椰一、雪梨兩個、玉竹六錢、豬一斤、蜜棗四粒、食鹽適量。
製法: 全部用料洗淨放入鍋中,加十碗水,以文火煲兩小時,加適量食鹽調味,即可飲用。
功效: 滋陰潤肺,止渴生津。




資料來源 : 星島日報

TOP

發新話題